回到主页

环保科普 | 我国垃圾分类历史进程

科普小助手 一起分类

· 环保科普
Section image

“垃圾分类”这一话题的热度自今年年初上海发布消息《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在7月1日正式实施后,便一直居高不下。期间也有不少人表示来的太突然,还没做好准备。大部分人更是手忙脚乱,在阿姨们的”你是什么垃圾“的每日一问中,慢慢成为了一名“拎得清”的上海人。

一说起“垃圾分类”,大家最先想到的大概是日本和德国,然而这一概念最早在中国于1957年7月12日提出。当日《北京日报》的头版头条刊登了《垃圾要分类收集》一文,呼吁北京居民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垃圾分类”由此问世。

2000年4月原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在北京召开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座谈会,特别强调“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公众环境意识普遍提高的情况下,适时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非常必要”,随后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桂林等八个城市确定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各个城市也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予以配合。

北京:自2000年起每年分配2000万元的资金用于垃圾分类工作,并在市、区县分别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经费以保障工作的开展

上海:2000年明确了生活垃圾的具体分类,包括可燃垃圾?废玻璃?有害垃圾等

广州:2002年率先在国内组建了垃圾处理监管机构,完成多个专项法规标准的制定,并建立评价制度

杭州等其他城市也均有所动作。

2016年6月15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文,明确到2020年底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分类,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2017年3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规定到2020年,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利用率达35%以上。

2018年1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规定2020年底前,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在内的46座城市的城区范围内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在垃圾进入焚烧和填埋设施前,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合计达到35%以上。

2019年6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固废法修订草案》审议通过,第38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符合本地实际的分类方式,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实现垃圾分类制度有效覆盖;住建部等9部委发布《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展开垃圾生活分类工作的通知》,规定到2020年,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地级城市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46个重点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石家庄、邯郸,太原,呼和浩特,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苏州,杭州、宁波,合肥、铜陵,福州、厦门,南昌、宜春,郑州,济南、泰安、青岛,武汉、宜昌、长沙,广州、深圳,南宁,海口,成都、广元、德阳,贵阳,昆明,拉萨、日喀则,西安、咸阳,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

一系列政策文件陆续发布,将垃圾分类实施推向高潮,也为各地推进垃圾分类战略布局提供有力支撑。

总体而言垃圾分类的工作目标是:

(1)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地级城市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至少有1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2)到2022年,各地级城市至少有1个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其他各区至少有1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总的思路是: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末端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能力大幅提升。

在政策助推作用下,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号召,出台相关政策助推垃圾分类举措快速发展。根据公开信息,粗略梳理了几个城市的垃圾分类举措,具体如下:

据资料不完全显示,目前46个城市中已有26个确定推出了奖惩措施的城市。(注:其余城市正在制定中尚未有明确方案,或未查询到相关公开资料)

其中,深圳和厦门的处罚标准最高。深圳的《深圳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规定(草案)》规定,乱扔生活垃圾或者未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500元罚款,对单位处5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对个人处1000元罚款,对单位处10000元罚款。厦门的《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规定,随意倾倒或者堆放生活垃圾的,责令改正,对单位处以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罚款。多数城市的处罚标(准例如广州)介于50元至200元

和处罚标准明晰形成反差奖励标准模糊。整体上26个城市相关法规文件对奖励的描述可概括为以下5种:积分换奖励、鼓励给予奖励、按照相关要求给予奖励、给予奖励、无。